2024年,省水利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國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了堅實的水生態安全保障。
一、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提升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一)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
制定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十項舉措。印發地下水管控指標確定成果。滹沱河、灤河、漳河水資源調度方案印發實施。完成115.39萬處取水口核查比對。率先實現取水許可審批數據國家、省、市、縣四級共享。運用大數據比對核查整改取用水問題405個,推動問題動態清零。印發取用水信用評價實施細則,在唐山開展信用評價試點。
(二)全面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
推進母親河生態流量目標確定,組織對省內母親河(湖)主要控制斷面和已建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保障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檢視排查重點河湖和已建工程生態流量確定情況,組織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0平方公里以上湖泊上的主要控制斷面及已建工程的生態流量確定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提出了開展生態流量核定的重點河湖控制斷面和已建水利水電工程名錄,提交海委審核。強化生態流量監管,將生態流量保障目標納入水資源調度計劃、生態補水方案,2024年,崗南、黃壁莊水庫、桃林口水庫、白洋淀、衡水湖、等16個生態水量考核斷面全部實現考核目標。
(三)持續推進全社會節水
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持續下降。以地方標準發布農藥行業、數據中心等2項用水定額,發布商場、醫藥、建材、造紙、紡織等6項節水地方標準。大力推動合同節水,簽訂合同節水項目48個;在邯鄲、唐山市全域實施合同節水管理,相關做法為全國首創。河北9家企業及1個園區入選2024年度水效領跑者企業和園區的名單,6家單位及6個型號產品入選公共機構和用水產品水效領跑者名單(2024-2026),入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全省167個縣的5431個管網內萬方以上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全部實現平臺對接和信息共享。
二、強力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持續鞏固提升治理成效
(一)加快推動項目進度,抓好地下水位管控
年初及早制定年度治理實施計劃,組織各地謀劃實施121個治理項目。定期提前預測月度、季度、半年地下水位變化情況,對水位降幅較大地區開展技術幫扶2次,對9市預警提醒42次,落實獎懲資金4160萬元。針對邯鄲、衡水等市地下水位下降情況,組織開展百日攻堅行動,推動水位止降回升。加快滄州、衡水、唐山等地深層地下水回補試點建設,4個試驗場全部建成投用。
(二)用足用好外調水
緊盯長江、黃河上游來水情況,積極爭取外調水量,嚴格調度管理,有力保障全省生產生活用水。截至12月底,累計完成引江中線調水28.3億立方米;完成引黃調水7.70億立方米,為近三年同期引水量最多;完成引江東線調水1.67億立方米,超計劃完成水利部下達的1.35億立方米任務目標。
(三)有序推進泉域治理
持續實施重點泉域治理,邢臺百泉新增16處泉眼復涌,日均水量穩定在2萬立方米,水面面積維持在790畝,蓄水量達1050萬立方米;保定一畝泉地下水埋深回升到3.97米;黑龍洞泉地下水監測系統完成409個水文地質調查點調查工作,70個統測點取樣,成井14眼。
三、大力實施清河補水,河湖面貌煥然一新
(一)持續加強岸線管理
在常態化推進河湖庫“四亂”清理整治的基礎上,優化升級河湖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對1386條河流進行全時段、全覆蓋監控,自動識別、動態處置疑似問題,推動事后整改向事前預防、事中管控轉變。創新利用北斗定位、電子管理單等技術,推動河道砂石“采、運、堆”全過程智慧化監管。
(二)大力開展生態補水
統籌各類水源向90條(個)河湖實施生態補水52億立方米,形成有水河長4655公里、水面面積306平方公里,永定河連續4年全線貫通、連續2年保持全年全線有水,大運河、滹沱河、滏陽河等50條河流全線貫通,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連續4年達到100%,補水河道條數、最大有水河長、水面面積、河道貫通條數創歷史新高。
(三)深入落實河湖長制
環京津6市23縣全部簽署邊界聯防聯控協議,在薊運河、拒馬河等43條跨界河湖設立“聯合河長”。制定“一河(湖)一策”、河湖健康評價等2項省級地方標準。推動29條母親河全部復蘇,建成191條(個)幸福河湖,完成12條跨省界河湖健康評價。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196平方公里。
(四)科學推進水土保持
緊緊圍繞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以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為目標,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29條。統籌相關部門生態建設項目,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196平方公里。積極探索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海河流域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在易縣臺底成功落地簽約。華北地區首個以水土保持為主的水利部白洋淀流域水生態保護與治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批籌建。
四、持續強化飲水安全,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一)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
制定印發《河北省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推行“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明確2027年和2035年目標任務,穩步推進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指導市縣利用中央增發國債、涉農統籌整合資金、地方政府債券、銀行貸款等渠道落實建設資金,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標準化建設改造。完成2995處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提升450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1%、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65.4%,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1個、0.4個百分點。
(二)不斷提升農村供水管護水平
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管理,2024年新增92處千噸萬人供水工程通過省級標準化管理評價。積極推進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和專業化管護工作,規模化供水工程推行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信息化監管,小型供水工程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經營權承包、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探索專業化管護,實現有人管、有法管、有錢管。97個縣區實現農村供水縣域統管。
(三)持續強化農村供水水質保障
配合生態環境廳做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有關工作。指導各地依托具備CMA資質的專業水質檢測機構或相應檢測能力的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水質化驗室,開展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的水質自檢巡檢,確保所有行政村每年檢測一次末梢水,實現全省所有村莊水質檢測全覆蓋。加強與省疾控部門溝通,建立水質檢測監測結果共享與問題處置機制,定期對下通報疾控部門監測發現的水質問題,及時消除水質隱患,實現動態清零。
2025年,省水利廳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治水興水決策部署,全面抓好水利各項工作,提升水生態保障各項能力,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河北水利貢獻。